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我们读书吧】致民族英雄

致民族英雄

在藏语文中,尼玛是太阳的意思,藏民族世代有许多人都叫“尼玛”这个名字,美好的希望也就这样生生不灭。在若尔盖草原上,也有一个叫做尼玛的人,把希望变成了现实,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化成了智慧和知识的光芒。他是著名的民族教育家、藏医、藏畜牧兽医专家、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创始人。《草原上的太阳》是藏族作家阿来以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,全方位、多角度反映罗让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事迹的一本书。




1926年的夏季,一个男孩降临世间,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,父亲给他取名帕巴觉。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,那个年代的家庭有两个儿子至少就有一个出家为僧,这便有了他走上宗教修行之路的必然性,而年幼时的他早已隐隐有所洞悉。帕巴觉八岁的时候离开了俗家,跟随在格尔底寺做喇嘛的叔叔走上漫漫修行之路。此后,他有了一个法名,罗让尼玛,是“智慧的太阳”之意。

那时的寺院,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,也是文化教育的核心之处,尼玛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,很多僧人都曾预言他将有不平常的未来。他从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,纳摩格尔底寺已无法满足他的求学之心。十七岁那年,他背井离乡、负笈求学,目标是西藏,是圣地拉萨。这是一条险峻崎岖的道路,亦是一个朝圣者的道路。西行之路饥寒交迫、道阻且长,遇过劫匪和凶兽,身有五道刀伤在他的口中只是去到西藏的纪念。

西藏的求学之途不比格尔底寺时候来得安定,他要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:果腹。所幸饿昏了的他被一户殷实的家庭发现,那家人愿意供养一位真正修学的喇嘛,自此他便可潜心学问了。天有不测风云,牛羊的疾病因为没有得到治疗而死亡,使供养尼玛的家庭支离破碎,他们断了经济来源,也供养不起一个僧人了。或许正因如此,影响了尼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选择。


个人的命运总是和社会历史紧密相连。解放后许多僧人还了俗,尼玛也随之离开寺院,被吸收到了红星乡兽防站,在人医和兽医间他选择了做一名兽医。草原的牲畜总要有人去维护他们的健康,保住饲养者的家庭经济。他常常以身试药、日夜试验、废寝忘食,四处搜寻民间配方和相关书籍。建立一门独立的藏兽医学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,更需要有一个坚实的科学的基本理论的指导。这需要以整理研究传统的藏医学著作入手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。

文革的风雨最终还是吹到了偏远的红星乡,“尼玛是僧人出身,而且曾取得很高的学位。在宗教文化整意义上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认知水平上,他却要从宗教文化中吸取科学有益的成分,进行研究工作,进行畜病防治,开创一门独立而科学的藏兽医学,不能不说是一种危险的平衡游戏。”当时,正是反封建运动如火如荼、深人人心的时期。这给他找寻传统藏医学书籍增加了很大的难度,找书难,整理书籍也绝非易事,他就在这敏感多事的时期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些宝贵的财富。

我们不得不相信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他的生命即使在最黯淡的日子也放射着光芒,他解决了很多牛羊患有的疾病。后来他有了“草原上的孔夫子”之谓,他仍然在研究牲畜疾病中前行,他收了年龄不等的学生,他教的不仅仅是技术,还给学生带来很多品格上的影响。


“国家领导人关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音犹在耳。而在草原,如果不先解决教育的问题,那就永远没有科学!”1962年到1990年,他导演藏戏,既提高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,又加宽加深了文艺知识,在师生中激起了经久不衰的创作热情;除了研究牲畜的疾病治疗方法,他在治病救人上也有所造诣,藏民把他当作无所不能的“神仙”;创办了藏族中学,升级到完备的大专教育,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借秋风。”在尼玛正确有远见的带领下,得到了班禅大师和领导干部的赞赏,学校也因此得到赞助。

尼玛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摸索与学习,他活人活兽、教人育人,工作不息、不畏逆境、不顾疾病,直到生命的终点也不忘交代清楚学校的办学,亦不忘初心,魂归修学的起始点——格尔底寺。这是一代民族伟人的离去,但他的光芒永远照耀着这片草原的未来。


往期精选

1.【我们读书吧】五月微书评

2.【关注】 格力与奥克斯矛盾的背后究竟是什么?

3.【锐观察】科普,请接招


E N D

文案|黄静谊

编辑|王新伟

责任编辑|韩佳瑞 李雅婧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